“哎,昨天请你喝那泡‘东方美人’怎么样?” 我美滋滋地发消息给闺蜜小林。
“好喝!就是你这红茶,回甘真不错!” 小林秒回。
我:“???红茶???那是乌龙茶啊姐妹!”
小林:“乌龙茶?乌龙茶不是绿茶的一种吗?”
我:“…… 姐妹,我们可能需要‘谈谈’了。”
得,就为这乌龙茶到底姓“绿”还是姓“红”,差点损失一位多年茶友!这事儿闹的,跟茶本身一样“乌龙”!相信不少朋友也懵圈过:茶叶店里琳琅满目,泡出来汤色有的金黄、有的橙红,名字又叫“乌龙”,它到底该归哪边?是绿茶的“小老弟”,还是红茶的“远房亲戚”?今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,把这“乌龙”的身世之谜,聊个明明白白!
一、 “乌龙”本尊驾到:它谁也不是,它自成一家!
先说结论,敲黑板,划重点啦:乌龙茶,既不是绿茶,也不是红茶!它是堂堂正正、自成一派的——青茶!
啥?还有“青茶”这一派?没错!在中国茶叶浩瀚的家族里,按照加工工艺(特别是发酵程度)这个“族谱”来分,主要就是六大类: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青茶(乌龙茶)、红茶、黑茶。乌龙茶,就是青茶家族的“大名”,就像你身份证上的名字一样!
展开剩余86%为啥会有“乌龙”这么个名字?传说版本可多了,有说因为茶叶长得乌黑蜷曲像龙,有说创始人采茶时追山獐(也叫“乌龙”)忘了及时加工,茶叶意外发酵变香了…… 甭管哪个传说靠谱,都指向一个核心:乌龙茶的魅力,恰恰在于那场美丽的“意外”——半发酵!
二、 解密“半发酵”:乌龙茶的“变形记”!
要搞清楚乌龙茶为啥独树一帜,关键就在“半发酵”这三个字上!咱们把它拆开,看看一片鲜叶在乌龙茶师傅手里,经历了怎样一场奇幻漂流:
“杀青”定调:锁住鲜灵的起点!跟绿茶一样,乌龙茶鲜叶采摘下来,第一道重要工序也是“杀青”(高温破坏酶的活性,阻止茶叶自然发酵)。这一步,就像给茶叶按下了“暂停键”,把鲜叶那抹青翠欲滴的绿和清新的香气,牢牢锁住!这也是乌龙茶汤底里总能喝到一丝“清冽感”的源头。
“摇青”起舞:酝酿香气的魔法!这是乌龙茶最独特、最神奇的一步!杀青后的茶叶,会被放进竹筛或摇青机里,轻柔地摇晃、碰撞、摩擦。这个过程可讲究了,力度、时间、温度都要精准控制。叶片边缘在碰撞中受损,细胞液渗出,与空气亲密接触,悄悄地开始了一场缓慢而美妙的氧化(发酵)反应。看!叶片边缘渐渐泛起了迷人的红边,这就是传说中的“绿叶红镶边”!香气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生成、转化。想象一下,茶青在竹筛里旋转跳跃,仿佛在跳一支酝酿香气的华尔兹!
“发酵”分寸:拿捏风味的艺术!摇青后,茶叶会被摊放,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静静“发酵”。乌龙茶的神奇就在于,师傅们会精准地控制这场发酵的程度——让它恰到好处地停留在“半途”!不像绿茶完全不发酵(保持全绿),也不像红茶充分发酵(变成全红)。这个“半”字,就是乌龙茶千变万化、香气高扬、滋味醇厚又兼具清爽的灵魂所在!
“炒青”定格:香气滋味的定型!当发酵达到理想状态(可能是轻度20%、中度40%或接近红茶的程度60%+),立刻进行第二次“炒青”(或烘焙),彻底终止发酵过程,把辛苦酝酿出的迷人香气和独特风味,稳稳地固定下来!最后再经过揉捻、干燥等工序,才成为我们杯中那片神奇的乌龙茶叶。
所以啊,乌龙茶就像一位深谙平衡之道的艺术家:它取绿茶之“清鲜”,融红茶之“醇厚”,在“全绿”与“全红”之间,找到了一个风情万种、变化无穷的“黄金分割点”——半发酵!正是这“半”字哲学,让它跳出了非绿即红的框框,成就了独一无二的“青茶”世界!
三、 千面乌龙:从“小清新”到“重口味”!
正因为发酵程度可以灵活掌控,乌龙茶家族内部,那也是“百花齐放”,滋味天差地别!简单来说,可以按地域和发酵程度分几大派系:
闽南派代表:安溪铁观音- 发酵程度较轻(约20%-30%)。干茶砂绿油润,颗粒紧结如“蜻蜓头、青蛙腿”。冲泡开来,那叫一个香!兰花香、栀子花香,清新高雅,直往你鼻子里钻!汤色是清澈的黄绿色,滋味鲜爽甘醇,带着独特的“观音韵”。喝一口,仿佛置身春日清晨的茶园,露珠还挂在叶尖儿上!它是很多茶友的“入门初恋”,妥妥的“小清新”担当。
闽北派代表:武夷岩茶(大红袍、肉桂、水仙等)- 发酵程度中等偏上(约40%-50%),还要加上独特的“焙火”工艺。干茶乌褐油亮,条索粗壮。香气就霸道多了!是浓郁的焙火香、果香(水蜜桃、桂皮香是肉桂的特色)、还有岩石缝里长出来的独特“岩韵”!汤色是深浓的橙黄甚至接近琥珀色。滋味醇厚饱满,回甘生津迅猛且持久,带着一股“骨感”和力道,仿佛能嚼出岩石的韵味。这绝对是“重口味”老饕的心头好!
广东派代表:凤凰单丛- 发酵程度从中等到较高都有,以香气类型繁多著称(蜜兰香、鸭屎香、芝兰香、姜花香…数不胜数!)。它能把各种天然花香、果香、蜜香玩出极致!汤色金黄明亮。入口是香!香!香!香气高锐持久,水路细腻,滋味浓醇鲜爽,回甘力超强。每一泡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嗅觉盛宴,堪称乌龙茶里的“香水大师”!
台湾派代表:高山乌龙、冻顶乌龙、东方美人等- 发酵程度跨度大。高山乌龙发酵较轻(15%-25%),清新鲜爽,带冷冽的高山气息;冻顶乌龙发酵稍重(25%-35%),焙火带来熟果香,滋味醇厚;最特别的东方美人(白毫乌龙),发酵程度最高(可达60%+),接近红茶,因被小绿叶蝉叮咬而产生独特蜜香熟果味,汤色如琥珀,滋味甜润似蜜。难怪我闺蜜会误会它是红茶!
看吧!从清雅如少女的铁观音,到刚猛如侠客的武夷岩茶,再到香艳绝伦的凤凰单丛,甜润可人的东方美人…… 它们统统都是乌龙茶(青茶)!汤色从黄绿、金黄到橙红、琥珀色都有,光看汤色或名字里的“乌龙”二字,真的没法简单粗暴地把它归入绿茶或红茶阵营!
四、 一眼辨“乌龙”:告别“绿红”傻傻分不清!
那怎么快速区分眼前这杯茶是绿茶、红茶还是乌龙茶呢?记住这几个小窍门:
看干茶:
绿茶:大多保持鲜叶的翠绿色(炒青绿茶绿中带黄,烘青绿茶深绿),形态多扁平、直条或卷曲成螺(碧螺春),关键是“绿”!
红茶:干茶乌黑油润或带金毫(金骏眉),条索紧结或细碎,核心是“乌黑或深褐”!
乌龙茶:颜色最丰富!从砂绿(铁观音)、乌褐(岩茶)、青褐(单丛)到红褐(东方美人)都有,形态有颗粒状(铁观音)、条索状(岩茶、单丛)、半球状(冻顶)等,关键特征是:能看到“绿叶红镶边”(尤其传统工艺的)!
观汤色:
绿茶:清汤绿叶,汤色以浅绿、黄绿、嫩绿为主,清亮是基调。
红茶:红汤红叶(或黄叶),汤色以红艳、红亮、金黄(如金骏眉)为主,“红”是主调。
乌龙茶:汤色跨度最大!轻发酵的像绿茶(黄绿),重发酵的像红茶(橙红、琥珀),大部分在迷人的金黄、橙黄区间。好的乌龙茶汤,通常非常透亮有光泽。
品滋味:
绿茶:主打一个“鲜”!清新爽口,略带收敛性(微涩),滋味以清雅为主,有时带炒豆香、板栗香。
红茶:主打一个“醇”!滋味甜醇浓厚,花果香、蜜香、甜薯香常见,基本没有涩感。
乌龙茶:滋味最复杂多变!核心是“香”和“韵”!香气高扬且层次丰富(花香、果香、蜜香、藿香、奶香……),滋味介于绿茶的鲜爽与红茶的醇厚之间,口感或清冽、或醇厚、或饱满,最大的特色是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“韵味”(观音韵、岩韵、山韵等)和超强的回甘生津!
下次再有人端着杯金黄透亮的茶汤问你:“这是绿茶还是红茶?” 你可以自信地微微一笑:“别猜啦,这香气这滋味这‘绿叶红镶边’的底子,一看就是咱千变万化的乌龙茶(青茶)!”
所以啊,亲爱的茶友们,别再让乌龙茶在“绿”与“红”之间左右为难啦!它可是凭借独门“半发酵”绝技,在茶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,坐拥粉丝无数!它的魅力,就在于那份打破界限的千变万化与深不可测的韵味悠长!
你是乌龙茶的“铁粉”吗?最爱它的哪一款?是清香扑鼻的铁观音,还是霸气十足的武夷岩茶,或者是香死人不偿命的凤凰单丛?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“心头好”,分享你与乌龙茶的美妙邂逅吧!说不定,下一个被你“种草”的,就是我呢!🍵 毕竟,懂得欣赏乌龙之美,才是真正的“茶生赢家”呀!
发布于:云南省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